2022年,定西市大力实施“绿满陇中”行动,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前提下,全面提升林木覆盖率和绿化覆盖率,不断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确保“能种一棵是一棵、能植一窝是一窝、能栽一行是一行、能成一片是一片”,全力构筑绿色高质量发展崛起的生态屏障。截至5月18日,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37.89万亩、占计划84%,义务植树1434万株、占计划96%,通道绿化1861公里、占计划155%。
一、精心安排部署,加大推进力度。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期,及时制定印发造林绿化方案,层层压实责任,全方位组织造林劳力,精准跟进技术指导,从工作部署、资金筹措、苗木调运、技术指导、督促检查等多方面齐抓共推,做到苗木早安排、物资早准备、地块早落实,全面掀起大规模造林绿化热潮,造林绿化进程超前于往年同期。突出义务植树和农村“四旁”绿化,实现造林绿化从部门造林向全社会造林转变。其中,渭源县学习借鉴市区面山绿化提升改造的成功经验,将五竹镇渭河源至路园三河口渭河沿线南北1万亩面山采取3年任务2年完成的方式进行提升改造,实行“分片包干、一包三年”和“包栽植、包抚育、包管护、包成活”的责任制度,分片包干到130个县直及省市驻渭单位、国有企业,人均包干 2.7亩,目前已完成0.5万亩。甘肃海旺集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运作模式,先后与定西市税务局、定西永泰汽车检测站等合作单位共建党员林300亩、企业林260亩、优秀员工林380亩。
二、严格造林标准,打造精品工程。坚持“三林共建(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六化并举(造林手段工程化、组织实施标准化、建设单元规模化、成林管护专业化、资金保障多元化、目标成果法治化)”的思路,在严把“苗木关”“栽植关”“管护关”的同时,采取多树种搭配、乔灌花结合的方式,切实提升绿化施工质量和作业设计水平,打造“一次成林、一次成景”的精品工程。工程实施中,全市林草、水保和园林绿化系统300多名技术人员深入一线跟班作业,严把苗木、整地、栽植、浇水、覆土、验收各个关口,确保栽一棵、活一棵。临洮县新建马啣山贫困片区生态修复三期工程0.5万亩,与一、二期工程形成万亩生态修复片带。渭源县各乡镇以县乡公路及村组道路为重点,采取大通道、多树种、乔灌花草结合的建设模式,按照内侧栽植花卉、外侧栽植乔木的原则,栽植高标准油松、河北杨、速生柳37.4公里,打造了77公里花带,每个乡镇建设高标准面山绿化点800-1000亩。安定区在定西城区东山、西山和南山实施总投资6663万元的生态科创城环山绿化廊道景观提升项目,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多树种搭配”的要求,高标准完成造林3100亩。岷县麻子川镇绿叶村至绿源村栽植4米以上云杉、红叶李、国槐14公里,并配套三角支架,实现一次成景。
三、强化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宣传和报道力度,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做法,集中进行全过程、多角度、深层次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全员参与、全程监督的良好造林绿化氛围。其中,《绿赋通渭—甘肃省通渭县厚植绿色底蕴发展侧记》被中国县域经济报刊登报道,《安定“青岛生态林”尽染陇中一片绿》分别被甘肃日报和新甘肃报道,《东西部协作生态林添绿黄土塬》被今日头条转载,《甘肃通渭建设生态家园 打造绿色新城》被新华财经转载报道,定西日报刊登《陇西林果经济带动一方增绿又增富》《严守生态红线坚持绿色发展——漳县良好生态扮靓乡村振兴美丽底色》等文章26篇,定西电视台先后报道《陇西厚植绿色底蕴 筑牢生态屏障》《黄土高原桃花盛开》《临洮积极开展义务植树为春天添新绿》等21期。
四、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造林质效。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多次就城乡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和督导,并派出七个督查组对各县区开展督导检查。市林草部门实行县级领导包县抓点责任制,组建1个跑面工作组和7个包县抓点工作组,先后组织两轮督导组深入七县区36个乡镇、57个行政村、68个造林绿化点,对各县区春季造林绿化推进情况进行督导调研。督导紧扣各项工作任务要求,从工作安排部署、措施落实、组织推动等多方面逐一摸排核查,协助解决问题,狠抓整改落实。其中,漳县“2+6+13”造林绿化监督机制,由县纪委监委2个督查组、6个纪检监察组和13个乡镇纪委对春季造林绿化工作,采取随机督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全程跟进监督。临洮县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采取随机抽查、不打招呼进场等方式开展造林工程现场督查,并以提醒函的方式(15份)提出督查整改意见,进一步压实建设单位责任,确保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定西市林草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