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教育
“田间课堂”传真经 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发布日期: 2025-03-12        来源: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春风和煦,暖阳高照。走进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弄里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一股沁人心脾的菌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只见一朵朵羊肚菌探出褐色的“脑袋”、挺着白胖的“身躯”、撑起一把把“小伞”,铆足了劲往上长,错落有致的菌垄上,一派生机盎然景象,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脸上。

春风化雨为“菌”来,“田间课堂”授课解惑“送真经”

眼下,正值羊肚菌种植季节。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正在弄里村羊肚菌种植基地火热开展,村民们紧紧围聚在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羊肚菌种植专家黄通灵老师身旁,认真聆听羊肚菌种植技术讲解。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知识;带领村民到羊肚菌种植基地实地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强调羊肚菌在种植过程中对环境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并现场示范整地建畦、大棚安装、播种、营养包放置、出菇管理、喷水采菇等各个环节操作要点,对羊肚菌种植技术给予全方位技术指导。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村民们听得仔细、记得认真、问得踊跃、观察细致、动手积极,边听边实践,气氛热烈。

黄通灵老师的“田间课堂”,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一对一”的“零距离”教学,为村民们送上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羊肚菌种植知识“盛宴”。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既“解惑”又“解渴”,让大家对羊肚菌种植技术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为羊肚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种植羊肚菌,当初有些摸不着门道,有了学校老师的指导,心里有底了。”村民纷纷表示。

高校科研成果惠及武陵山区,小小羊肚菌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弄里村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且富含硒元素,生态环境良好,孕育出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冰糖橙之乡”。然而,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面临瓶颈。为改变这一现状,驻村帮扶的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充分发挥学校科教资源优势,立足弄里村资源禀赋,将羊肚菌作为产业振兴主攻方向,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该校于2023年下半年组建了羊肚菌科研团队,在衡阳石鼓、怀化会同等地试点试种,设置竹林、林地、树下、大棚等不同环境,从菌种选育、种植改良到营养袋配方等均取得突破,经过不断探索和实验,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试种取得初步成功。2024年10月,羊肚菌种植项目正式启动,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多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弄里村定点帮扶,开设“田间课堂”,从选址、整地、建棚、播种到发菌管理各个环节为村民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种植基地里,羊肚菌破土而出,菌帽饱满、菌肉厚实,产量和品质均达到预期目标。据测算,羊肚菌试种植,每亩土地收益将比传统种植提高30%以上,小小羊肚菌撑起弄里村乡村振兴大产业。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不仅口感鲜美,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梁忠厚介绍道,弄里村富硒土壤为羊肚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种出的羊肚菌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创新‘田间课堂’培训模式,将羊肚菌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新型农民。”

“羊肚菌试种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新希望。”谭家寨乡党委书记杨华表示,相信弄里村产业会更兴旺,乡村会更美丽富饶,村民生活也会更加幸福安康。

打造“田间课堂”,培育乡村振兴一流人才 

羊肚菌营养丰富,市场价值高,人工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市场前景广阔。但种植技术要求高,涉及具体操作环节时,必须手把手示范指导来完成。为让农民在实战中掌握羊肚菌种植技术,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创造性地打造了“田间课堂”,构建起一套具有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没有围墙的“田间课堂”,让农民在实践中学技术、在劳动中增收入,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

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基地变身“田间课堂”,将技术培训直接延伸到田间地头,老师们从羊肚菌栽培田地选择、播种时间、成菇采摘、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讲解,并面对面、手把手为种植户提供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技术能手,发挥“田间课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孵化器”作用。

打造田间数字课堂。搭建“数字+”“田间课堂”学习平台,提供羊肚菌种植知识、专家指导、直播培训等服务,并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线上答疑解惑,破解难题。

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在羊肚菌生长关键节点,老师们定期前往基地,与农户一起进入菌棚进行实际操作示范,观察羊肚菌生长态势,详细记录各项数据,如菌丝生长、防寒情况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种植管理方案,为羊肚菌丰收保驾护航,有效拓宽群众致富路。

“‘田间课堂’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空间限制,让知识更加接地气,也让培训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梁忠厚表示,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校将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持续深化“田间课堂”教育模式,依托校地合作、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平台,切实提升乡村振兴人才掌握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