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培训
“云”上开课,把脉河南灾后重建科学绿化
发布日期: 2021-09-29        来源:

7月以来,河南陆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多地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受灾自然保护地28个,受灾国有林场52个,林区道路损坏530公里,国有苗圃受灾面积8162亩,对河南生态建设特别是今年造林绿化产生了严重影响。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中负有重大使命。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打造连续完整、功能多样、景观多彩、绵延千里的绿色长廊,加强生态涵养和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带动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提质升级;要坚持生态为民,突出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生态利民,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面对洪涝灾害中受灾严重的森林资源,林业部门如何重建?困难立地如何科学绿化?林业有害生物如何科学防治……河南省林业局针对基层林业部门和林农的“点单”,邀请专家“送餐”,9月16日“坐庄”承办了第十二期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樊巍、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闫东锋、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教授徐睿等7位专家“云”上开讲,把灾后重建的思路、科学绿化的举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送到了务林人手中。

樊巍主讲灾后科学营造农田防护林。河南被誉为“中国粮仓”,营造农田防护林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大气和土壤湿度,为农作物丰产提供保障。樊巍给出两点建议:一是在哪建?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商品粮生产大县;二是怎么建?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以最优化的布局,最科学的结构,最小的林占地比例,发挥最大的护农增产效益。

 闫东锋主讲灾后困难立地科学造林。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对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作出详尽安排,闫东锋结合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实际,提出3条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先锋树种与乡土树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徐睿主讲灾后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治。洪灾发生后,细菌会通过水流传播,加之大风暴雨导致植株损伤,病菌极易侵入植株,进而引发各地原有的林业有害生物蔓延。徐睿建议,要坚持化学防控和物理防控相结合,在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前提下,尽快清除枯枝落叶、原木、倒伏木、枯立木、伐桩以及外来漂浮物,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同时,要及时进行土壤消杀,防治土壤中的习居菌。

在大讲堂直播的3个多小时中,累计有省内外32万人次收看。直播结束后,一周内的回看播放人次就超过了直播。线上线下讨论更是热火朝天,周口市自然资源局科技科科长孙玉华说,“灾后重建非常迫切,授课专家讲的都是干货,对提升务林人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帮助很大”。新乡县新美家庭农场负责人荊名祖说,“作为灾区的果农,我觉得这次培训太及时了,实用性也强,希望多多举办这样的培训”。网友刘岩说,“这个课,真受益,厘清了一些模糊概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对于林草科技推广战线上的广大工作者来说,大讲堂还有一项重要意义是打通了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是林草产业的主阵地,是实现乡村振兴要啃的“硬骨头”。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4000多万公顷,但良种普及率低,没有形成现代化生产业态;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6亿多亩,但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林草产品附加值仅是发达国家的1/3。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虽然全国有省级林业科技推广站29家850人、市级321家4730人、县级1927家22628人,但独立建站的仅占总数的57.7%,专职人员仅占61.3%,林草科技推广使命重大,任务艰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科院研究员姜成英,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林学院教授丁贵杰等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提升林草科技推广能力是促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迫切需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当前迫切需要提升林草科技推广转化能力,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林草科技推广队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司长郝育军表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科技特派员、科技推广员不能随时进村入户的现实,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云”上开课,回应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关切,弥补了乡亲们对林草科技的渴盼,国家林草局科技司联合全国各省级林草科技部门,继续把大讲堂办好、办实、办到乡亲们心里去,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据河南省气象部门信息,今年1月1日至9月2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98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10月底之前还将有5-6次降雨过程。雨仍然在下,但河南务林人灾后重建、科学绿化、产业增效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