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平顶山市于近日启动2025年飞机防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项目(以下简称“飞防项目”)。此次飞防工作以“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绿色安全”为原则,依托先进航空技术与生态友好型药物,全力守护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
明确作业规模与技术标准,聚焦重点区域精准防治。此次飞防作业共安排30余架次直升机作业,预计持续10-15天,根据气象条件动态调整。重点覆盖宁洛高速、郑尧高速、南兰高速、城郊快速公路沿线及环城林、沙河防护林带等关键生态区域,总覆盖面积达12万亩,涵盖全市主要防护林及生态敏感地带。防治对象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等杨树食叶害虫为主,兼顾毒蛾类、食心虫类等常见害虫。采用阿维灭幼脲、苦森碱乳油等无公害仿生制剂,应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药物雾化精准喷洒,用药量减少30%,覆盖效率提升50%,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浪费与环境影响。
多维措施保障飞防成效,全流程管控兼顾安全。一是选择清晨或傍晚低风速时段作业,避免药物漂移,确保防治效果;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划定禁飞区(居民区、水源地等),重点区域加密喷洒频次;三是引入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结合遥感数据与实地监测,实时优化飞防路线,采用GPS定位+飞行管理系统,全程记录喷洒轨迹、用药量,确保作业规范可追溯;四是加强安全与宣传,提前通过政府官网、社区公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飞防信息,提醒群众注意避让,对养殖场、蜂场等敏感区域实施临时保护措施,避免次生影响;五是组建应急保障团队,配备医疗物资与备用设备,制定《飞防应急预案》。
强化全链条管理,构建一体化防控体系。联合多部门完成作业区地形勘察,标注障碍物,确保飞行安全;组织专业团队按标准配制药物,剩余药剂统一回收处理;开展飞防宣传培训,提升群众配合度与安全意识。飞防结束后,通过地面抽样、无人机监测、虫情对比等方式评估防治效果,目标虫株率降至5%以下;对飞防盲区开展人工补防,强化后续生态修复;持续依托监测网络发布虫情预警,构建“防-控-治”一体化体系。